又到园林

发布时间:2023-06-27 07:26:40    浏览:

[返回]

  郑重地游玩梅园,那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了。穷学生三两个,囊底差涩,算准了这般季节少有游人,扳着指头,买卷彩色胶卷,挎上傻瓜照相机,骑了脚踏车去梅园,淡季门票不过两三块。凑著名家所书匾联石刻一通合影,举首摆弄镜头老半天,为的是人与名家书法能够装进一帧图像。拍照完毕,骑车过了荣巷到达小桃园,找那家小小冲洗店印照片,因着觊觎他每张便宜一角几分的价格,就近在那个热气腾腾的菜市场吃面条或者馄饨。一个多钟头后照片印成,算一算足足省下五六块钱,梅园的门票就等于免费,满心欢喜,再也不会去计较那照片的色彩不够鲜艳或者日后飞快褪色。如此光景,“游览”过有多次。

  后来与妻谈恋爱,重去过一次。她陪我听京剧票友《萧何月下追韩信》,虽不喜欢而无厌色;在碑廊陪我仔细观赏快雪堂和玉虹楼的残帖刻石,竟能说出颜真卿、柳公权的名字;我们在乐农别墅喝茶,她至今说起仍然肉痛:“那茶好贵”。她这个人勤俭忍让,处处先为旁人着想,而往往忽略自己的存在。我这个人就已经是后知后觉,冷于人情,不事生产,与这个社会脱节,而她竟完全是从农耕社会里走出来,全然不晓得切身的厉害得失。现今女儿已经长到齐肩高,对于水榭上老人们依旧吟唱的戏曲、旧歌并无丝毫介怀,对着碑廊与她讲解王羲之,她却自告旧勇说知道这个《兰亭序》,打开手机播放起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时代不同了!一切都在变。就像这个园林,原本是质朴而空旷的,而现在呢,进门的地方就看见又在修建亭台,筹备全国梅花展览,远处山坡上前几年利用空地修成了由大石砌造的花溪,园中景观日繁,可以想见游览旺季一定更是游人如织花木堆绣。

  百年之前,荣德生(1875年至1952年,江苏无锡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美誉)草创梅园,这个曾经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是荒芜的五里湖边出现的第一段现代事业。六十年前,荣毅仁秉承先人遗命将园林捐献国家。伴随着这个城市与国家休戚与共建设与发展,城市工业化与社会城市化的推进,梅园演变为城市边缘的一个虚室,她的野趣与围墙外喧闹的城市生活相形成为异趣。而最近三十余年的商品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外面的热闹纷扰逐渐波及里面的清净,这个园林终究融合进市场经济的大潮。就像人一样,环境改变了,一切终需变迁。

  可是,也有很多价值标准,却未必都会随着时光流转而褪色变易。譬如那位创建了梅园的荣先生他在兴办实业和推进社会事业上所作出的贡献,随着社会发展却更加体现出恒定的内在价值。尤其是他毕生致力于公益事业,所倡导的“千桥会”、“百桥公司”、创办的大公图书馆、兴办的十余所学校对于地方建设的贡献都至今有口皆碑。有的学者因此而给荣德生冠以“儒商”的标签。 他是早在民国初年就提出了无锡地方改良方案的:由政府统一规划,筑内环路和外环路贯通城市,开发太湖风景区,营建别墅山庄,建馆举办博览会,使无锡卓然著名于世界。梅园,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引下逐步建设和拓展起来,成为他实践这一设想的脚注。此后他多次为家乡描画发展宏图,尤其是1946年在谈大无锡建设时,他又提出将苏锡常打成一片,建设成为雄居京沪线、人口数百万之大都市。试问拥有如此博大襟怀、高远志趣而又具有这样强烈现代意识观和深邃社会责任感的人物,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能有几人?说他是“儒商”,当真是贬低了他。

  荣德生不承认自己是资本家,而一再自称是“事业迷”。因为他所瞩目的,并非仅仅是自家实业的发展,而是整个区域社会文明与富裕程度的推进。

  虽然冬季时令,但现今的梅园草木依然葳蕤,惟听得禽声深深浅浅划开晨曦,却辨不出它的藏身处。这个园林现在四季繁华,人迹骈阗,这热闹景象应该是超出旧主人当日想象。而这园林之外的荒唐现实,也应当是远远超过具有远见卓识的荣德生的想象。可见世事不可能一尘不变,总在发展。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爱游戏电竞爱游戏电竞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