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案例|南京:强化园林绿化监管 守好城市绿色生态本底

发布时间:2023-07-07 05:32:57    浏览:

[返回]

  爱游戏电竞爱游戏电竞爱游戏电竞近年来,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立法建设、制度优化,全面加强城市绿地和树木监管,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改善了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塑造了城市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风貌 。

  从制度层面强化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约束和管控,为城市植绿护绿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是科学划定城市绿线。依据《城市绿线管理规定》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现状绿地开展绿线划定工作;制定《南京市永久性绿地管理规定》,明确永久性绿地划定范围和管理职责,划定的永久性绿地向社会公布。截至目前,南京市已向社会公布94块总面积约1.2万公顷的永久性绿地,城市中具有生态价值、面积较大的绿色空间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严把规划设计关。出台《南京市“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南京市建设工程项目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技术规程》,对公园绿地、城市道路附属绿地等改造类项目的绿化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坚持“能留尽留”的审查原则,杜绝了随意占用绿地、迁移砍伐大树老树和现有乡土树木、破坏有历史价值的公园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加强树木保护管理。在《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中明确严格城市树木移伐审批管理、移伐规模较大或城市窗口地区重点路段、主干道树木应开展专家论证和征求公众意见等要求;制定《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办法》《南京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存2097株古树名木全部挂牌建档。

  聚焦“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构筑城市树木保护立体监管网络,提升监督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审批前指导。严格审核树木移伐方案,对于涉及城市树木移植、砍伐的建设项目,由该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会同建设单位认真研究,优化减量;同时,在市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及施工现场周边,对工程的建设情况、移伐树木数量和位置、景观恢复方案等进行公示,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和建议。

  二是广泛听取意见。对涉及的行道树位于居住区周边、树木数量较多,以及涉及城市重大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邀请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召开绿化迁移、保护咨询评估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建立公众议事员库,不定期向社会招募关心热心城市绿化工作的市民参加咨询评估会。

  三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针对准予行政许可的申请事项,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会同属地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对树木大修剪、移植和砍伐施工过程及树木去向进行全程监管;同时,配合市、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进行监督查处,落实行政许可批后监管工作,推动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全覆盖、闭环化。

  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平台,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精准的管理和养护,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智慧化水平。

  一是建立数据库。推进物联网、地理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相融合,建设“智慧园林”。截至目前,主城区行道树全部实现“一树一档”,43.8万株城市树木建立身份信息档案,摸清了家底。

  二是加强动态监测。采用声波探测设备对6753株大规格法桐行道树进行无损检测和动态复测,有效掌握树干的空腐状况,及时防治,排除隐患;在全市绿地内设置土壤墒情检测器和昆虫诱捕器,动态了解土壤温度湿度和病虫害状况,指导日常养护工作。目前,南京市已构建园林绿化日常养护管理网络体系,实现远监控和实时监管。

  三是开展保护研究。深化南京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用,组织开展行道树生存现状、人文评价、安全评估以及减絮、护根等基础研究,加快制定法桐行道树风险评估标准、管护技术标准和有机更新技术导则等标准规范,为保护城市树木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南京市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深化全过程监管、加强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加大城市绿地和树木的保护力度,在打造南京市独特的山水城林风貌的同时,极大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效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于2020年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在2020年度江苏环境绿化公众满意度和2021年城市体检的社会满意度调查中,南京市在公园绿地、绿道建设等方面表现优异,获得群众高满意度评价。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