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声声喧,笑语声中行人满。商贩争风捧客多,车水马龙不停歇。这是每一个镇宁人对于二十世纪初南街老农贸市场、老粮仓、凹厂、民族酒家、钟鼓楼附近街道的记忆。还是这座城,还是这条街,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他们不一样的模样。岁月有痕,留下一群群逐渐长大、逐渐苍老的镇宁人;但岁月也无痕,崭新的城乡发展面貌让人仿佛不曾来过。
2016年,在经过行政区划调整后,白马湖街道正式成立。白马湖街道作为原城关镇下辖行政村保留最多的街道,延续了一代又一代镇宁人的记忆。在保存“老镇”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白马湖街道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将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同时,以党建引领带动移风易俗,着力加快推进白马湖康养旅游中心建设。通过精细谋划和绘制蓝图,聚力建设换新颜。
祥和花园小区是镇宁较早开发的新型居住楼盘之一,也是原城关镇行政区域内新型人居环境的典范。但随着社会前进步伐的加快环球360,祥和花园小区的各项功能也逐渐落后。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白马湖街道联合多部门重点对祥和花园、老气象局宿舍等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让老旧小区持续发挥作用。2022年冬天,祥和花园小区楼道内的电线电压、外墙电线和管道、停车区域、外墙粉刷等工作顺利完成,与此同时,老气象局宿舍的改造项目也基本竣工。
白马湖街道祥和花园小区居民李晓萍称,以前环境不好,地面坑坑洼洼、车子乱停乱放绿化、安全的设施都不齐全,住起来感觉一点都不安全,还有孩子下来玩也不放心,现在的规划,停车场也整得挺好,然后绿化都比以前好得很多,就像新的小区一样。
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升级”,不仅源于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更源于生活质量的本质提升。60年前,人背马驼的生产生活方式早已被取代,坑洼泥泞的黄土路面早已被覆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经济发展模式早已蜕变成了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在白马湖街道永和村,每年的春天是一年里最唯美浪漫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樱桃花竞相绽放,放眼望去,山花烂漫,风光旖旎。盛开的樱桃花蕴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希望,蕴藏着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近年来,永和村的樱桃产业不仅让当地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永和村成了白马湖街道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每年4月中下旬,永和村里便游人如织,周边市、县的不少市民自驾来到永和村体验采摘乐趣,感受山间静谧。永和村也在樱桃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以“产业发展、村庄整治、设施配套、村风文明”为发展思路,借助樱桃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出集采摘、旅游、农家乐、周末踏青等于一体的综合示范性基地。白马湖街道结合樱桃产业做文章,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建造了露营基地,集采摘水果、自助烧烤、露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小小的樱桃不仅绿了山头富了百姓绿化,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双赢。
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展新貌;党员带头,移风易俗作表率。近年来,白马湖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在永和村,村支两委正挨家挨户宣传新制定的村规民约,从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到村民自治制度等方面,群众监督干部,干部督促群众,村规民约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牢牢系在一根绳上。
同时,白马湖街道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活动阵地,以村(社区)为单位,定期组织村党员干部、志愿者参加移风易俗专项培训及工作调度会议,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逐步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切实提升抓好移风易俗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白马湖街道永和村党支部书记张元明表示,近年来,白马湖街道永和村党支部把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立足本村实际,通过群众走访、院坝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不断修订完善《永和村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涉及移风易俗、孝廉文化、诚实守信、农村环境整治、生活安全等内容,语言精练、简明扼要,村民一看就懂,有效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推动村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量身定制”的“小约定”,“约”出了乡村治理的大作用,实现了破旧立新、敦风化俗的效果。
白马平湖水半湾,青松林里见榭轩。红霞白鹭飞广宇,山绿水碧一色染。白马湖水库作为白马湖街道辖区内的标志性水利工程,60周年来,滋养了无数的镇宁儿女;水库上方的白马大桥。60年来,也迎来送往了不计其数的周边群众。白马湖是该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发展思路中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板块,在以做美白马湖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中,白马湖街道铆足干劲,正奋力推动白马湖康养旅游中心的落地见成效。
壮美瀑乡六十载,团结奋进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白马湖街道将统筹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竭力增进民生福祉,让老城焕发勃勃生机,让街道书写无限未来。
白马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谭涯表示,下一步,白马湖一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加快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保护,努力打造民族特色、美丽乡村升级版。二是积极谋划项目,持续抓好樱桃产业,坚持以“特色、高端、精品”为导向,重点谋划花椒、猕猴桃、茶叶等项目,以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强化基层治理效能。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抓实安全生产工作,为“平安镇宁”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文/卢仁豪 图片由镇宁县委宣传部提供)
“村超”“村BA”……去年夏天以来,贵州乡村的“村字头”赛事相继“出圈”,引发热议。一年多来,从“村VA”到“村马”“村羽”,中国“村赛”蓬勃生长。…
戴上特制眼镜,穿梭于寨头巷尾,每到特定景点,眼前便呈现与实景完美融合的动画特效。虚拟景象+实地场景赋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迸发魅力,这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新推出的“智慧旅游”应用场景。…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环球360环球360环球360环球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