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闲情偶寄》里赏园林的朴素大美

发布时间:2023-02-09 20:57:14    浏览:

[返回]

  园林好,诗人多歌吟。有能力者便热衷造园,在历史中,造园者不乏其人,明末清初的李渔(号笠翁)可以说是一个有理论、有审美,更有行动力的园林大师。

  李渔一生涉猎的领域极广,可以说是一个杂学家,他是文学家、音乐家、生活家、美学家……李渔博学多才,其著作《闲情偶寄》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

  这部著作通俗易懂,常见妙笔,读来饶有情趣。李渔是明清之际追求“生活情趣”这一人生主题的代表性人物。

  林语堂曾对此有评价说:“在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导引……”

  而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也备受关注,《中国大百科全书》称李渔为“中国古代园林匠师”。李渔身体爱游戏电竞力行,一生造园不停,从最初的伊山别业始,曾于多处造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芥子园、层园、且停亭等。

  李渔对造园颇有理论造诣,但他所讲理论又不生硬,相反多情趣妙笔。在《闲情偶寄》整部著作中,你可以轻易地感受到李渔率真自然的性情。在造园上,李渔看重的便是师法自然,呈现天然之美。

  李渔说:“予性最癖,不喜盆内之花,笼中之鸟,缸内之鱼,及案上有座之石,以其局促不舒,令人作囚鸾絷凤之想。”

  李渔不喜欢受约束,更在意天然自在。就如在戏曲方面,李渔追求的境界很简单,就是行文浅显生动,近于本色表演。

  在造园上他喜欢“随举一石,颠倒置之,无不苍古成文,纡回入画”,推崇“宜自然,不宜雕斫”,因此要“顺其性”而不能“戕其体”。

  对于园林建筑,比如房屋,他主张“房忌似平原,须有高下之势……因地制宜之法”,即在高处建房造屋,于低处筑高楼;低处可累石成山,高处则浚水为池。这种因地制宜的思想,注重的是遵从自然之法,如此造出来的景才会一派天然。

  李渔在书中记有做梅窗的步骤,其中提到取较直的老干,顺其爱游戏电竞本来模样,不加斧凿,然后在窗框内循主干设置上下倒垂与仰接的侧枝,形成两株交错盘旋的梅树,再在梅枝上点缀一些剪彩的梅花花朵,有红梅,有绿萼。近观与远望,“俨然活梅之初着花者”。梅枝缀花做窗,想象之下不禁令人折服,美就美在那份融于自然而不着痕迹的用心。

  我们再来看看李渔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园子伊园,是如何看重师法自然。在位置上,李渔选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伊园建在“近水邻山处”,这样可以借自然之山为景,“两扉无意对山开”,“步出柴扉便是山”,借得山景,自然可享受到天然之美,“山窗四面总玲珑,绿野青畴一望中”。屋后有瀑布,水色水声,皆成了园子“景观”,李渔极得意,“飞瀑山厨隔墙,竹梢一片引流长”。

  顺应自然,取法自然,从而以巧妙胜出,而足以掩人工之迹,如此园林,游赏才能尽得自然之趣、雅致之妙。

  李渔在造园方面极推崇的另一理论,即简约。李渔说:“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李渔的观点是,造园需要钱,但一个好园子绝对不是钱的问题,而在于是否打造得精致、新奇且大雅。

  李渔不但在生活中提倡崇尚俭朴,在艺术上亦是如此。所以造园者若只求奢靡,追求富丽并非明智之举。李渔认为,在造园的各个环节上,“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李渔追求的是简洁自然之美,繁杂雕琢不能长久。

  因此他极反对铺陈,“常见通侯贵戚,掷盈千累万之资以治园圃”,对于当时流行的争相比富、比丽之辈,李渔最为鄙夷。

  简约才可以凸显精致,李渔在书中曾谈及一老僧建寺之事,建寺期间石工斧凿之余,老僧收拾起那些零星碎石,足有千担,然后以其垒成一壁,高广都达十仞,望去“嶙峋崭绝,光怪陆离”,“大有峭壁悬崖之致”,李渔极为赞赏,称老僧为“韵人”。

  正所谓:大巧若拙,大美不雕。这就如同“八大”的画,朴拙出巧,布白留韵,清逸成气。

  简约到置一石一水,一亭一径,似是一幅好字中的筋骨,早已不需技巧炫彩,却朴茂渊雅,意足韵丰,是豪华落尽见真淳啊。

  李渔认为置造园亭,如做文章:“性又不喜雷同,好为矫异,常谓人之葺居治宅,与读书作文,同一致也。”

  李渔极反对摹拟之举,“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纤毫不谬”,说这类摹拟者是“陋矣”,他认为很多人造园,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毫无个性。因此他痛批因袭行为,主张造园如同为文,不能“因文而文”,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主张“自出手眼,标新立异”。

  比如考虑贫苦之家,用地紧张,没有余地设檐廊,李渔发明了“活檐”,即设置一格棚于瓦檐之下,再设板棚一扇,两头带转轴,这样可以撑起来,也可以收起来。晴天的时候反撑,使正面向下,可作瓦檐外的顶格;雨天则正撑,正面向上,以接屋檐滴下的水。

  小到一拳石、一勺水,当自出手眼,以达别出心裁的美学价值。这是李渔所追求的造园境界,由此他才一直坚持大凡筑园则“必全出自己裁,使经其地、入其室者,如读湖上笠翁之书,虽乏高才,颇饶别致”。

  李爱游戏电竞渔在造园上极看重天然之美,追求因地制宜,融于自然。这一理念体现的是融合之美。一方园,模山仿水,如果不遵从天然,难免给人一种假的感觉。美的园林,一定是自然的浓缩。

  除此,李渔对园林建造的整体感尤为看重,他强调不能单独置园,应该将园林里的山石水阁、屋舍楼宇,甚至一窗一门一径一栏,都要以融合的理念去看待。

  这种融合之美,需要“巧思”,需要打通人与园、人与景之间看不见摸不着的一层隔断。李渔在造园方面,将融合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讲到“取景在借”时,李渔提到当年他住西湖,欲购一游舫,不做过多装饰,只在窗上面做文章。具体来说也简单,就是将船四面包裹严实,不漏光,只在左右两侧留下虚位,“为便面之形”。“便面”就是“扇面”。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不过是留两扇面窗,听上去有些简陋,但实则大有讲究。李渔的想法是:虽仅有两扇窗,但人坐在船中,两岸之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的樵人牧竖、醉翁游女,连人带马尽入扇面窗中,可作天然图画。还有更美的,那就是这幅天然图画,时时变幻,“摇一橹,变一像,撑一篙,换一景”,扇面画无时无刻不在变换着,风摇水动间,这一秒的画面早已不同于上一秒了。想想这“一日之内,现出百千万幅佳山佳水”,全部被扇面收入画中,是怎样的美呢,真是让人心旌摇曳。

  李渔此法,融合天然、简约与别致之美——扇面借景,师法于自然;四面严实,取窗而简约;船行湖面,景动而别致。

  细品《闲情偶寄》,李渔关于造园的理念非常朴素,但呈现出来的却是大美。这主要是因为他“用心”,用心在把玩上,用心在审美体验上,另外,李渔将造园看作艺术,态度严谨,但不拘泥,敢于从俗,也勇于创新,其造园理念,立足于生活,突出人性。

  李渔以其非凡的艺术领悟力书写的造园理念,体现的是无限的生活情趣,尤为可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