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库伦旗庭院经济新模式:小庭院变身大财源

发布时间:2025-04-08 14:16:35    浏览:

[返回]

  在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近年来,一场让家庭院落重新焕发生机的变革正在悄然推进。以“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原则,鼓励村民合理利用闲置资源,开启了庭院经济的新篇章。曾经的“方寸之地”,如今不仅成为了产业增效的阵地,更是村民增收的希望所在。

  每天下午三点,库伦镇西沟村的何兴军准时走进他的蔬菜大棚,里面的嫩叶子一片片生机盎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何兴军把曾经仅能种些玉米、豆类的空地,转变为七座大棚,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蔬菜产业。他自豪地说:“一年能收入四万多。”这样的成功激励着更多的西沟村民,大家争相效仿,建设自己的大棚,提升家庭收入。

  西沟村记录下了这一切的变化。村民们通过“庭院+种植”的模式,积极探索反季节种植和错峰上市,让260多座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这样的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让这个小小村庄成为了增收的新引擎。

  而在六家子镇的哈海沟村,尹凤英的家庭院落同样实现了不同的转变。以往她只养七只鹅,鹅蛋基本不仅供自家吃,而今,在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下,她成功实现了蛋鹅养殖的梦想。尹凤英笑着说:“现在的收入稳定了,尤其是产蛋季节,真是每天都有惊喜!”她的故事只是哈海沟村庭院经济发展的缩影。

  自2024年起,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哈海沟村的128户村民发放了2560只蛋鹅,努力帮助他们利用闲置空间和撂荒地发展养殖,提升收入。为了推动蛋鹅的销售,村“两委”成员们主动出击,积极联系市场,确保村民们的养殖成果顺利销售,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循环。

  哈海沟村驻村书记郭建良指出,一只蛋鹅的生命期长达三年,这意味着村民们养殖的投资是十分有潜力的。环球360APP通过有效管理,这20只鹅就可以在三年内为每户带来超过2万元的收入。这样的普惠模式为整个村庄带来了希望,令人倍感振奋。

  不仅仅是蔬菜和蛋鹅,库伦旗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鼓励发展多样的农业项目。无论是大鹅、猪、还是鸵鸟,甚至还有锦绣海棠的栽植,户户庭院都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这些曾经普普通通的“庭院”,如今已成为各具特色的“致富园”,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

内蒙古库伦旗庭院经济新模式:小庭院变身大财源

  可以说,库伦旗的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正是将农民的辛勤付出与科技、政策结合,实现了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小庭院承载的大梦想与大希望,在库伦旗悄然发芽生长,焕发出新的生机。而这一切,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辛勤付出,更是每一个村民在追寻致富路上的努力拼搏的缩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