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方寸地”巧变“增收园”环球360APP

发布时间:2025-04-09 07:29:25    浏览:

[返回]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秉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合理利用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让“方寸之地”成为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创收之所”。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方寸地”巧变“增收园”环球360APP(图1)

  每天下午三点,库伦旗库伦镇西沟村村民何兴军都会准时步入他的蔬菜大棚。大棚里,鲜嫩的叶菜长势喜人。

  回想起从前,何兴军满是感慨。曾经,他家房前屋后的空地只能种些玉米、豆类,产量低、收益少。2021年,何兴军把这些闲置空地改造成蔬菜大棚,种植各类蔬菜销往周边商超市场,让方寸之地变为增收宝地。“现在我家有7座大棚,黄瓜、豆角、叶菜轮着种,一年种植三到四茬,每年纯收入达四万元。”何兴军满意地说。

  何兴军的成功,为西沟村的村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多年来,西沟村立足实际,积极鼓励村民盘活院落空地与房前屋后的闲置资源,大力推行“庭院+种植”模式,建成260多座蔬菜大棚,环球360APP村民们还尝试反季节种植、错峰上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农家小院真正成为增收“新引擎”。

  庭院虽小,大有可为。在库伦旗六家子镇哈海沟村,小小的庭院正孕育着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一大早,六家子镇哈海沟村村“两委”成员来到村民尹凤英家,收购鹅蛋。以往,尹凤英只养7只鹅,鹅蛋仅供自家食用。2024年12月,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包联单位,免费发放蛋鹅帮她发展庭院养殖。

  在尹凤英的精心照料下,今年2月份蛋鹅进入产蛋期,每月产蛋量达150枚,不仅盘活了庭院空间,还增添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尹凤英笑着说:“在院子里就能养,村上给了我们20只鹅,2月开始产蛋,一天能下八九个,一个卖四块钱,收入还不错。”

  这只是哈海沟村发展庭院经济的一个缩影。2024年,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入26万元,给哈海沟村128户发放2560只蛋鹅,引导村民巧用撂荒地与闲置空间,发展蛋鹅养殖项目。为解决鹅蛋销售难题,村“两委”联系市场、对接商家,上门收购并注册了商标,拓宽销售渠道。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方寸地”巧变“增收园”环球360APP(图2)

  库伦旗六家子镇哈海沟村驻村郭建良算了一笔账:“一只鹅的生长期和产蛋高峰期是三年,一年一只鹅能产70枚鹅蛋,产值280元,三年就是840元。三年后,成品鹅还能卖到170元。一户养20只鹅,3年时间就能收入2万多。为全村发放了2560只大鹅,3年产值能达到250多万,就是希望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让每户村民都能增产增收。”

  近年来,库伦旗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盘活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闲置资源,引导群众纷纷投身大鹅、生猪、鸵鸟等特色养殖,积极参与蔬菜大棚建设、锦绣海棠栽植等庭院种植项目,曾经普普通通的“小庭院”,如今焕发出了无限的“新活力”,成为了千家万户各具特色的“致富园”。(梅英 代琴)

  曾经普普通通的“小庭院”,如今焕发出了无限的“新活力”,成为了千家万户各具特色的“致富园”。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