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返乡女掌柜罗云妍的环球360APP “乡村再造实验”

发布时间:2025-04-13 18:47:48    浏览:

[返回]

  乡村,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土地,寄托着城里人对“诗与远方”的想象。但乡村之美,除了山水,还有啥?

  对于这个问题,临安太湖源镇指南村的民宿女主人罗云妍,耗费8年时间,用自己走出大山又重归大山的种种探索,给出了答案——一间小院,不只慰风尘,还是聚宝盆;一份手艺,封存旧时光,更可走四方。

  从2017年返乡创业开出备受欢迎的精品民宿,到引领一方的经营多面手、乡村工匠师,罗云妍于方寸之地做文章,将老宅盘活、庭院扮靓,将装点门面的手工造物化为致富增收的绿色引擎,率先走出了一条深挖乡村价值、文化反哺共富的道路。

  如今,这场深刻的乡村变革,更影响着越来越多与她一样有理想、有情怀的青年,扎根乡野,筑梦未来。

  沿着S205省道青临线一路西行,穿过“指南慈境”牌坊,便是太湖源镇指南村。罗云妍的民宿“云栖枫林”,就在村里一棵500年的老银杏树下。庭院中,罗爸打理作物,罗妈张罗饭菜,一家子和乐融融。举目可见的,还有各种精巧的手工艺品:造型古拙的陶罐插着几枝野花,闲置的边角料捯饬成憨态可掬的布娃娃斜倚窗台,沉淀光阴的老物件又唤起几段共通的儿时记忆……

  旁人都说,罗云妍的民宿,最不缺烟火气。这些充满温度的细节,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有了家的归属感;而对指南村人来说,还是当地美丽经济的代表。

  这也正是罗云妍致力重塑指南村乡村文旅生态计划的一环。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望着山清水美的故土,起了归心。罗云妍就是其中一个。于是,带着多年在城里管理五星级酒店的经验,她成了首批回到家乡的年轻人。

  当时的指南村,还处于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农家乐三三两两不成规模。罗云妍便决定从零做起,一砖一瓦地动手打造民宿,从自家的老宅与小院开始,为乡村开辟更多兼具文艺与生活气息的共享空间,将民宿从游客旅途中歇脚的驿站,升级为一处展示临安风土人情的会客厅——根据四时节气,结合当地特色,设计不同的家宴菜单;旧物变废为宝,融合手工技艺,开发各色衍生产品;就连原本用来茶歇的小院,也逐渐演变成游客欣赏观摩、体验乡村技艺与民居生活的文化“窗口”……

  这种放大地域特色的运营思路,很快为罗云妍带来了稳定的客源,“熟客处成了朋友,又带来了朋友的朋友,尤其在旺季一房难求,甚至有来自新西兰、俄罗斯、英国的国际客人。”见生意红火,十里八乡的村民找到罗云妍,跟她讨教经验。她就在经营自家民宿的间隙,一家家上门协助其他村民利用家门口的闲置空间,改造庭院与老宅,还将探索出的“美丽庭院促进美丽经济”等经验,推广到了几十公里外的於潜镇朱湾村,带动更多“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以文化赋能乡村旅游,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

  与此同时,一批批“罗云妍”们在“头雁效应”下选择了回归,帮助更多村民重振乡村文旅产业链,连带着临安的茶叶、笋干、山核桃等农家土特产也成了香饽饽,“走出大山是为了改变命运,而现在回来,是为了改变家乡。”

  “我认为,乡村的魅力在于紧密联结的‘家文化’,要像家一样做民宿,带给都市森林中疲惫的赶路人,一段宾至如归的独特体验。”罗云妍告诉记者,自己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喜看春天的油菜、夏天的麦浪、环球360网址秋天的银杏、冬天的红枫。伴随着四季流转,一场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仍在发生,“现在有了更多同行者,我们也都是受益人。”

  这些年,民宿生意也不全是一帆风顺。疫情期间,乡村旅游一度受到冲击,在被迫按下“暂停键”的日子里,作为家乡青创客与民宿主理人的罗云妍,开始思考“民宿+”的共富实践该驶向何方。

  她想起客人曾向她提过,说民宿小院中看到的各具特色的手工作物,应该走出大山被更多人看到,这样也能让独具匠心的乡村手艺人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回报。

  “乡村从不缺心灵手巧的人,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正是在他们的熏陶下,我有了这些技艺,现在轮到我将这些‘宝贝’传扬出去。”2021年起,罗云妍走进残疾人之家、社区,开设公益手工课,并开始组建一支乡村绣娘队伍,作为之前民宿庭院经济的补充。这就是省级巾帼共富工坊——源头绣娘共富工坊的由来。

  “差不多每周都开班,保持小班化教学模式,每个人必须交出成品才能过关。名额一放就秒空。”罗云妍介绍,目前,工坊、工作室等平台已开设160多期手工技艺培训班,培训人数过万,绣娘队伍也壮大到了近百人。这里面既有热爱手作的都市白领、重拾技艺的草根手艺人,也有需要灵活就业的宝妈、期望为庭院注入文化基因的民宿主。部分学员更是从零基础成长为乡村巧匠、工坊带头人和青年文创客。

  来自清凉峰镇的王香君,就是绣娘之一。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赶制一批绒花胸针的订单。“我是两年前加入的,以前是家庭主妇,现在学了布艺、绒花技艺,收入正好能贴补家用;最重要的是,增添了信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价值’。”王香君说。

  “乡村的经验是共通的,主要得解决卖点是啥、市场在哪的问题。比如,在杭州完成设计与销售后,绣娘们现在会与丽水等地跨区域联动,盘活各地手艺人资源,让乡村沉睡的价值苏醒。”在同行深入交流、寻访民间技艺的过程中,罗云妍的乡村共富梦渐渐照进现实。

  她的创新实践,还吸引了安徽、福建等地的考察团前来“取经”。“起初,我是希望这份‘副业’,能帮助民宿走过淡季,或者作为小院中的一种体验,赋能乡村旅游。”而今看着散落各处的文化“珍珠”串珠成链,重新构成新的乡村肌理,罗云妍有了更多“小目标”——沿着“民宿+”方向抱团发展,依托绿富美的庭院经济,让更多富余劳动力变为富裕生产力,共同编织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图景。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