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包头黄河人家鱼米飘环球360入口香

发布时间:2024-11-08 13:25:13    浏览:

[返回]

  央广网包头11月7日消息(记者邵玉琴)“我家离黄河才1公里,别看这只是个普通小院,旺季时每天来吃鱼的人很多,周末还得提前预约。”这几天,虽然北方天气降温,可是来黄河拍摄、看候鸟的人多了起来。家住土右旗明沙淖乡贺成泉村王存元家的“园头渔家乐”又热闹起来。

  “我们贺成泉村农民过的是‘新鲜’生活。”土右旗明沙淖乡贺成泉村原党支部书记王鹏飞曾这样诠释乡村“新鲜”生活,“房屋新、环境新、环球360平台空气清新,河里有鱼,院里养羊,主打一个‘鲜’字。”

  红色的瓦片、灰色的飞檐、白色的墙体、金色的铁门和窗框,窗沿儿下、墙角边贴着黄褐色的瓷砖,屋顶上装有太阳能热水器,闪闪发亮。屋里,明亮的地砖、漂亮的灯饰,抽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如今亮亮堂堂的现代农家院,为发展“庭院经济”打造了良好基础。

  2024年,土右旗明沙淖乡政府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印发《乡村庭院经济“百乡千村万院”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养鱼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一批有条件的养鱼户率先发展起来。

  半辈子只知道种地的王存元受到了启发,将自己的农家院改造成“渔家乐”,没想到成了增收致富的新门道。“大家看完鸟,顺道就来这儿买点黄河鱼,有的赶上饭点,我们就帮把黄河鱼给大家炖上,吃了农家饭再走。”

  土右旗地处黄河前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远自秦汉时代起,居民已开凿沟渠,引黄灌溉,农业发达,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粮仓”之美誉。这里盛产玉米、甜菜、糜米、小麦、胡麻等作物和各类蔬菜。

  位于黄河边上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贺成泉村被誉为“鱼米之村”,该村的养鱼历史由来已久。这里土地资源充足,河渠发达,水环境处于原始未开发状态,水源富含黄河水特有的钙、镁、磷、钾等各种营养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北靠阴山,南临黄河。吟着《敕勒歌》,唱着黄河曲,凭借天然的黄河水资源,贺成泉村村民在黄河故道养起了鱼。这里的鱼肉质可口,味道鲜美,贺成泉村也被人们称为“黄河渔村”。近年来,在乡村战略的实施下,以家庭为主的养鱼业,逐步时兴起来。环球360平台

  2022年,土右旗明沙淖乡依托浓厚的黄河风情文化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在贺成泉村启动建设总投资3300万元的黄河渔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工程、农旅融合业态丰富工程、节庆品牌打造工程”三项工程着力建设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消费热、农民富、品牌响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让农文旅融合,释放经济潜能。”记者了解到,贺成泉村通过举办贺成泉荷花龙虾节、烟花艺术节,首届贺成泉品鱼节等活动拉动庭院经济,单日最高客流量达2.5万人,当年旅游综合收益200余万元。

  随着贺成泉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庭院经济的走火,以卖鱼为主业态已经不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贺成泉村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明沙淖乡贺成泉村党支部副书记丁海光说,借助黄河故道资源,贺成泉村积极推进“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打造“鸭稻共生”立体化养殖1000余亩,稻田鸭养殖达3万羽以上;发展水产养殖180亩,其中小龙虾、白对虾等特色水产养殖达到80亩以上,持续做大做活水的文章,探索“名特优”渔业发展路子,“渔米之乡”知名度不断提升。

  “鸡、鸭、鱼、羊、稻及各类蔬菜、水果都是孩子们涨知识的实践基地。带着孩子在庭院里研学,环球360平台还可以品农家美食。”“园头渔家乐”经营者说,今年政府鼓励发展农家小院后,他家将小院重新装修,用自己家养羊、鸡,自家种的蔬菜,招待客人,每天接待三四桌,预计年收入增加6万多元。

  庭院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途径,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机会。截至目前,以贺成泉为中心的沿河农家小院已达7家。

  “下一步明沙淖乡将依托贺成泉村沿黄文化旅游优势,有效地利用农村的闲置土地资源,发展多样化的产业,用庭院经济赋能产业发展,让‘小庭院’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以实际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土右旗明沙淖乡土右旗明沙淖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韩福东说。

  (鸣谢:土默特右旗融媒体中心 王泽龙 王海霞 崔颖 常朔铭 张敏 安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