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隆重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妇女和家庭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发展庭院经济,德阳市妇联于3月3日起陆续推出一批组织坚固、生活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天府美丽庭院”成效显著村和热爱生活、“三农”情怀深厚、长期扎根乡村发展的“天府美丽庭院”女主人典型案例,让我们共同感受庭院方寸间的巾帼智慧,汲取奋进力量,携手书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篇章!
什邡市蓥华镇红峡谷村位于蓥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内,紧邻国家大熊猫公园,幅员面积21.62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806户、1972人。近年来,该村依托山区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民宿旅游为主,林业及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辅的全链条、多元化庭院经济发展示范带,累计发展各类庭院经济主体238户,吸纳当地群众就业1200人以上,走出了一条独具山区特色的庭院经济发展之路。环球360入口先后获得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第二批基层治理示范村、德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德阳市水美新村等荣誉。
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产业繁荣兴盛。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坚持“党建+产业”的发展模式,村党委指导村民成立了红枫岭项目办、农家乐协会、河边摊位自治委员会等产业发展组织,制定实施了“红峡十坊”庭院经济、“集体经济倍增破百万”等产业发展计划,培育山地越野车、乡村咖啡等新兴产业经营主体6个。二是搭建技能提升平台。通过举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摄影技术专场培训班、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培训考察活动以及红豆腐制作技艺大赛等多样化活动,有效提升各类从业人员的创新技能和创业就业能力。三是发挥旅游支撑作用。依托红峡谷漂流、川西红枫岭、红峡谷栈道等成熟景点,培育乡村酒店、农家乐100余家,住宿接待能力近3000人,形成以旅游业为主,林业、中药材种植业为辅的多元产业结构。四是打造农旅融合业态。依托文旅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将庭院经济融入乡村旅游业,坚持“三有三区”庭院经济示范户建设标准,以院落为单位将庭院经济示范带划分为民宿休闲区、山地越野区、漂流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
创新治理模式,打造宜居生活家园。一是探索创新模式强指引。探索实施“村党委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享乡村治理模式,以“一拆二立三种四规范”为指导,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群众自筹资金20余万元,实施了全村人居环境大提升行动。二是争取项目资金丰家底。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资金4500余万元用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污水处理效能、保障饮水安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夯实财力保障。三是打造宜居生态添活力。围绕什邡市人居环境整治第二批试点村建设,推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庭院经济示范带建设、河道治理等项目,不断完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带动全村80%以上农户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生态。
积分数字双驱动,引领乡村文明新风。一是积分制管理倡新风。制定积分制评分细则,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积分档案,围绕村规民约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公益道德、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等项目设立积分标准,通过“积分超市”进行奖品兑换,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截至目前,共202户农户参与兑换,累计兑换积分530分。二是数字化治理强沟通。充分运用“川善治”“好德行”等线上平台,发布积分制、村民说事、活动通知等内容,有效畅通了干群沟通渠道,拓宽了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村级事务数据化服务综合使用情况排名稳居什邡市第一。2024年12月,入围“川善治”千村激励计划(第一批)省级调训班并荣获“活动”广受欢迎奖。三是精神文明建设树新风。广泛开展村动会、乡村大讲堂、相伴周末儿童之家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依托覆盖全体农户、经营主体的便民微信群,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宣传教育,多措并举推进文明乡风建设。